凝心聚力 笃行实干
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荆楚理工学院四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校长 刘建清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创新图强、奋勇争先的一年。2023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湖北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目标体系,紧紧围绕“审核评估”和“达标申硕”目标任务推进内涵发展,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等多方面实现新突破,各项事业有了新发展。学校在艾瑞深校友会网排名比2022年上升62位。
(一)党的建设展现新气象
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彰显成效。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办理民生实事590项。经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落实意识形态联席会议制度和巡听旁听制度,加强课堂、讲坛、网络等阵地管控,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湖北日报等中省媒体宣传报道72次,意识形态各领域安全可控。扎实推进依法治校,修订了学校章程,进一步完善了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制度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完善了学术委员会组织架构,健全二级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章程解释程序规定,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章程活动,“废改立释”制度文件49个,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迈出新步伐。完成“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结合“审核评估”“达标申硕”工作,制定推动规划落实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党建工作有序推进。获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2个基层党组织通过省级“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创建工作验收。选派12名干部到县市区政府和部门挂职锻炼,组织110多名中层以上干部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修学习,中层干部档案数字化率100%。选派6名党员干部作为第二批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驻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帮扶专项资金50余万元。获批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改革示范校,牵头推进荆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获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各1项,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办学治校特色、师生先进典型被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多次报道。
“清廉校园”建设深入推进。不断健全完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推进清廉校园建设,突出做好干部守廉、教师尚廉、学生养廉工作,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广泛开展廉洁文化活动,大力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认真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所有问题全部销号。设立巡察机构,启动校内巡察工作。
校园安全稳定有序。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校园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承办全市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现场推进会。信访回访满意度100%。获评湖北省“十佳高校消防志愿服务队”、荆门市“平安建设优秀单位”。
(二)人才培养实现新突破
持续深化“1234”个性化人才培养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召开2023年教学工作会议,正式启动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促建工作。加大个性化课程资源供给,新开设6门创新创业类课程,5门交叉复合类课程。出台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组建“核心班”16个。成立思政课研究中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186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0项,艺术类竞赛获奖122项,体育类竞赛获奖148项。2023届76名国际学生顺利毕业,申硕成功率68%,新招国际学生66人。高质量建设校外教学点,继续教育全年招生注册6753人。
优化调整专业学科布局。完成教育厅委托调查研究任务,起草《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调整的回顾与展望—2012-2022年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定量调查研究》,代拟《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材料。出台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获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3个新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数字经济”2个新专业通过专家线上评审,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汉语言文学、英语4个专业正式转入师范类人才培养。完成学校第一轮本科专业评估,小学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新增数学、物理、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4个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形成学院学科全覆盖战略发展布局。新增联合培养研究生52人,在校联培研究生达到74人,切实推动“达标申硕”阶段性目标任务落地落实。新获批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省一流本科课程13门,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获批国家级、省级实践教育基地、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各1个。教师参加省级教学比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批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单位。
高质量做好招生就业创新创业工作。生源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本科招生3590人,较去年增长150人。强化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2023年整体就业率93.52%,较去年增长3.24%,留荆率28.69%,留鄂率64.50%。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个、省部级60个。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1项,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赛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4项,第六届“我梦见-楚天创客”大赛铜奖2项。
(三)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
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成1个学生事务服务大厅,1个学业发展中心,1个综合素质提升中心和19间辅导员工作室,初步形成“1+3+N”社区治理格局。落实五育并举新举措,成立“美育教育中心”“劳动教育中心”,发展“耕读”等特色教育,“耕读”教育被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召开共青团荆楚理工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15名2023届毕业生成功入选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谐流域,美丽漳河——漳河水库保护活动”入选全国高校“河小青”创新实践行动团队,获批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湖北省无偿献血最美高校(热血英雄)奖,1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四)科学研究取得新成效
科研质与量不断提升。获批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26项、市厅级课题62项,获省级成果奖2项,签订横向科研项目245项,科研经费进账突破6千万元,创历史新高。发表高水平论文120篇。完成开放许可专利65件,转让各类专利55件,技术交易额156.68万元。《荆楚理工学院学报》获湖北省发展扶持资金项目三等资助。
研究平台建设成效明显。新增省级科研平台3个、市级平台2个。荆楚理工学院科技园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推动校内10家科研机构进驻科创城,与多家企业签订入驻协议,初步形成大学科技园“一园三区”科研平台布局。药物合成与优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在省绩效考评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湖北省荆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省级平台在省绩效考核中被评为“良好”等次。成立荆楚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完成学校科学技术协会换届改选。获批省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实体建设项目。
(五)师资队伍建设持续优化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持续实施硕博百人工程,启动学科带头人的柔性聘用工作,实行高层次人才“双聘制”,新增高层次人才89人,博士在读47人,博士教师占专任教师比率为21.15%。新增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人,获批楚天学者1人,从企业选聘6名博士为我校“客座教授”。通过招转聘方式,实现思政课教师师生比、辅导员师生比达标。出台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等文件,评审通过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36人。完成400名“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工作。出台高层次人才配偶安置暂行办法,解决博士子女秋季入学等实际问题,办理“荆英卡”100余张。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完成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整治、师德师风教育月等系列活动。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对“从教30年教职工”、第七届“师德标兵”、第五届“教学名师”、教学竞赛标兵等先进进行表彰。
(六)社会服务实现新升级
深化校政行企合作。围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工作与市政府部门合作开展校地专场对接活动7场。与荆门市、京山市、沙洋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校地战略合作实现市域全覆盖。与企业共建“凯龙班”“长城班”“亿纬班”等12个特色班级、4个产业学院,校企合作产学研共建项目19个,校地合作共建产学研项目3个。高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选派省“院士专家”和“三区人才”、市级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等42人深入基层调研,以“科创中国轻骑兵”为主题,持续开展科技服务活动,走访企业200多家,征集企业技术难题100余项,17篇调研报告获省市领导签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张喜才作为“博士服务团”唯一优秀代表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典型发言。推进医教融合,与荆门市中心医院、荆门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明确直属附属关系,合作共建直属附属医院,与荆门市中医医院、荆门市妇幼保健院合作共建附属医院。2023年,我校与荆门市联合开展为期五年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人才培养项目圆满完成,“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培养总人数达803人。
(七)办学条件和民生福祉新改善
办学资金稳中有升。2023年学校预算总收入决算数为5.742亿元,较去年增长11.40%。首次获市财政1000万元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第二轮校银合作再上新台阶,合作金额5460万元,较上轮增加3460万元。基金会等级评估首次获评3A,社会捐赠资金1500余万元,较去年增加1145余万元。
深化保障制度改革。动态调整1300多名教职工学历、职级、职称晋升工资186.3万元,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工伤保险等缴费基数分别比同期增加3%、6.2%、2.3%。筹集资金1.3亿元,落实社保政策,确保1075名教职工进入养老保险系统,180名退休教职工通过社保系统领取退休待遇,为359名退休教职工按月发放统筹待遇。修订了学校教职工慰问管理办法。
办学基础设施完善优化。新增校园土地32.5亩,原龙泉玻璃厂产权已办至学校名下。获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8000万,推进“荆楚科创实验实训中心”项目建设。完成16个维修改造项目、3个新建项目建设,建成21间教师休息室,学校主要出入口和道路完成刷黑。建立开放式后勤保障合作机制,维修校内各类区域3200多处。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完成工程竣工结算审计34项,重点工程项目预算审查2项,财务专项审计5次,审减金额3800余万元。
一体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校园网络形成内外网隔离体系,建成校外访问内网高速通道。获批湖北省数字档案馆第三批立项建设单位,完成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搭建和智慧库房建设,启动校园资产管理系统。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实现空调全覆盖,师生归属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幸福荆楚理工”建设成果进一步显现。
各位代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勤勉与奋进。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的勤勉工作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面前,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固步自封。我们更要客观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学科布局有待优化,学科特色有待进一步凝练,专业整合和动态调整的力度还需加大,专业建设质量和内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高水平的标志性教学科研成果和国家级奖项数量不多,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市校合作仍需向纵深推进。三是师资队伍总量和结构性短缺仍然突出,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力度有待加大,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有待提升。四是办学经费不够充足,资源统筹配置和科学利用的问题有待破解。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力推进和深化改革,打破制约发展之屏障,奋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2024年工作思路与目标要求
202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学校落实第一次党代会部署、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2024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发展共识,保持“识变”的战略清醒,提升“应变”的能力本领,增强“求变”的工作主动,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围绕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总体要求,深入推进实施“七大工程”,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步伐。
(一)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着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增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强党建工作整体谋划,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把党的全面领导转变成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成效。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党建“双创”工作,高标准打造“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党建品牌。加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培育力度,选树党内优秀典型。开展干部监督工作,完成干部的档案归档工作。
严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抓好课堂主阵地建设,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严格执行哲学社会科学类论坛、讲座、报告会审批制度,加强“三微一端”“三平台一网”管理,健全网络舆情通报与反馈机制。
深入推进清廉校园建设。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日常监督,开展廉政谈话。持续纠治“四风”树新风,完善党风政风监督长效机制。完善巡察工作规章制度,完成第一轮巡察整改及成果运用,开展第二、三轮巡察工作。
扎实开展统战群团工作。修订完善教代会、学代会、团代会等制度。发挥统战、群团、工会、老干和校友纽带作用,召开四届四次“两代会”、群团工作会,打造群团工作特色品牌。加大宗教信仰排查力度。
(二)以审核评估为抓手,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实施思政课教师联系教学院系制度。培育、评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50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10名。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教材建设项目立项15项,马工程重点教材覆盖率和使用率达100%。
深化专业设置调整。落实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办好2个新专业,完成第三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成效阶段性自查总结。统筹推进专业认证,学前教育专业迎接师范类专业认证入校考查,做好制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认证申请工作。
加大一流课程培育力度。招标建设在线课程10门,申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做好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申报工作。完成智慧教室和智播课堂建设。加大教学改革研究支持力度,申报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项。
强化产教融合项目建设。认定一批校级实践教学基地。建好农业振兴产业学院等4个现代产业学院和一批产学共建班,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
推进审核评估迎评促建。修订2024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完成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开展审核评估预评估与整改,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和工作台账,建立督查督办和问责制度,深入推进审核评估迎评促建。
扎实做好招生就业创新创业工作。科学制定招生计划,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持续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组织校地企合作对接活动。培育精品项目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做好“互联网+”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等重大赛事的选拔工作。
(三)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目标,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持续打造铸魂育人阵地。加强思想引领及网络思政阵地建设,深化“一院一品”“一月一品”等品牌创建内涵,培育思政队伍工作品牌。全面推进省级心理示范中心建设,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品牌。共建5个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迎接省级资助中心评估验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强“浸润式”育人载体。以3个“一站式”学生社区为支点,持续实施党建“十百千”工程,创设学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完善16个功能型党支部建设,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将“五育”元素融入社区,打造学生社区自我服务平台。构建“社团建团,宿舍建团、网络建团”等团学新模式,推动社会实践常态化、品牌化、项目化,促进全要素育人载体融合,强化育人成效。
(四)以学科建设为引擎,着力提升科研创新水平
推动学科建设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学位点对标建设,坚持“地方有需求,学校有作为”的学科建设布局,统筹省级、校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应用型服务型学科团队。
推进科研机制改革。以科技创新质量、科研成果导向、社会服务贡献为评价导向,进一步完善科研考核及激励机制、规范科研管理。
加强重大科技成果谋划和培育。获批国家级基金项目1-2项、“揭榜制”重大科技项目1-2项,纵向项目同比增长10%,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学术论文120篇以上。
(五)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着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优化政策精准引才。计划招聘博士研究生76人,力争“双聘”高层次人才60人,博士教师占教师比达到25%。激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落实引进人才专项生活补助等保障措施,解决教学科研等方面需求。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强化师德师风考核,建立健全教师诚信机制,对严重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六)以对外交流与合作为路径,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加快大学科技园“一园三区”建设。将荆门产研院、医工院打造成学校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窗口和名片。获批1-2个省级团队、平台。
做好服务地方工作。做优科技服务“轻骑兵”品牌建设,选派50位以上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等科技人才服务基层,走访对接企业100家以上,授权专利20件以上。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持续加强校友会组织建设,举办第一届校友企业家年会。继续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力发展国际学生教育,加强国际科研平台建设,实现国际学术交流新突破。扩大在校留学生规模达到开班。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办学,拓展政企行培训,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
(七)以完善基础强保障为切入点,着力提升管理服务质量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启动荆楚科创实验实训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新建学生公寓项目获得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支持,力争完成艺术学院教学楼、荆楚理工会堂、综合楼阶梯教室、博物馆整体维修改造等项目。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成学工、人事、党建等系统部署和数据入库。完成“A”级食堂创建工作。完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体系,打造1-2个共享实验室(检测中心)。做好审计工作,强化风险管理。实施校史馆建设,获批省示范数字档案馆。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改善阅读研学环境。
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制度。逐步推进2014年以后进编博士、辅导员及高层次人才进入事业单位养老系统,分批推进2003年以来进编人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补缴工作。
开源节流用好办学经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积极争取办学资金,盘活学校资产资源,增加资产收益,保证教育事业收入应收尽收。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保障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重点项目资金。
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全面开展消防、交通、实验室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充实技防设施,完善学校综合治理网格。开展保密专项培训。
各位代表、同志们,当前,学校事业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重要时期,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前所未有,我们要在化危为机中赢得主动。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和“十四五”事业发展目标,把为学校谋发展、为师生谋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增强担当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能,群策群力、苦干实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积极主动、昂扬奋进的姿态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谱写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篇章。
谢谢大家!